如何提升學生「聽、說」能力
語言包括口語及非口語,口語即是說話,而非口語語言包括文字、圖畫或手勢等。兒童先學習理解口語內容及運用口語說話,繼而學習認字閱讀及寫作表達,所以學童需要先好好掌握「聽」及「說」的能力,才能有效地發展「讀」及「寫」的能力。言語治療師會向家長介紹一些小錦囊以提升學童的「聽、說」的能力。
1. 提升聆聽能力
l 初小學生
家長於日常生活可多練習三至四步驟指令或不同句式理解,如家長可說「你先把碗筷放在枱上,然後去收拾書包,最後去睡房攞睡衣準備沖涼」。家長可利用「首先、然後/之後、最後」給予三至四步驟指令,如學童多數未能跟從,可先請學童覆述一次指令。另外,家長可與學童以遊戲方式說出不同句式,然後請學童判斷它們是否合理,如家長說出「救護員將傷者送去學校治理」,請學童說出這句式是否「合理」,以訓練學童是否有留心聆聽別人說話內容及學習不同句式。
l 高小學生
家長可利用新聞、故事或網上短片以訓練學童聆聽能力。家長可教導學童尋找內容的信號詞,例如聆聽材料是故事,可請學童利用故事文法 (時、人、地、起因、經過、結果、感受)理解故事內容。另外,學童於聆聽訊息時,可留意不同的信號詞,如「第一、第二…」、「首先、其次、最後」、「六大議題…第一」、「三大危機…第一 ..」等分析聆聽內容有幾多個重點。學生亦能留意不同的關聯詞,如「由於」、「於是」、「因此」等以掌握事情的原因,或「另一方面」、「但是」等以了解事情不同方面的分析。
2. 提升說話能力
l 初小學生
家長可多與學童講述不同類型故事書,請學童覆述故事內容。另一方面,家長可與學童觀看卡通片,然後請學童覆述卡通片情節。在學童覆述內容時,家長可留意學童運用詞彙的準確性、句式結構及故事文法等技巧。
l 高小學生
家長可多與學童討論社會時事、新聞或身邊發生的事情,可引導學童從不同層面(如學校、家庭、政府、市民等)及不同方向(如學業、社交、健康、經濟等)去分析事情,多鼓勵學童表達自己想法及意見,多列舉原因、建議及例子去解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