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本職業治療的主要內容:
1. 評估
職業治療師會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估,以了解他們的能力和限制,並針對以下範疇進行分析:
- 精細動作技能:如抓筆、書寫、剪紙等技能的發展。
- 感覺統合能力:包括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本體感覺和前庭系統的整合。
- 手眼協調:如抄寫、繪畫和操作工具。
- 自理能力:如穿衣、進食、整理書包等日常技能。
- 專注力與執行功能:如計劃、組織和完成學校任務的能力。
- 社交技巧:與同學和老師的互動能力。
- 情緒調節:幫助學生適應學校環境中的壓力。
2. 個別訓練
針對學生的個別需要,設計專屬的訓練計劃,目的是提升其特定技能,包括:
- 書寫訓練:增強書寫速度、字體結構和抓筆姿勢。
- 感覺統合活動:透過活動幫助學生調節情緒和專注力。
- 自理技能訓練:教導學生如何完成日常生活中的自理任務。
- 增強專注力和記憶力的活動。
3. 小組訓練
為有類似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小組訓練,內容可包括:
- 手眼協調遊戲:如拼圖、建構活動等。
- 社交技能訓練:如角色扮演、情境模擬,加強人際互動能力。
- 團隊合作遊戲:培養合作能力和溝通技巧。
4. 課堂支援與環境調適
- 調整課室環境:如改善座位安排,提供適合的桌椅或輔助工具(如防滑墊、鉛筆夾)。
- 建議教師教學策略:例如分解任務、提供視覺提示或使用多感官教學方法。
- 設計個別化教育計劃(IEP):與教師、家長和其他專業人員合作,制定學生的學習目標和策略。
5. 家長與教師支援
- 家長教育:提供家庭訓練指引,幫助家長在家中支援孩子。
- 教師培訓:提升教師對特殊教育需要的認識,並教授有效的管理策略。
6. 服務對象
校本職業治療通常服務以下類型的學生:
- 自閉症譜系障礙(ASD)
- 注意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(ADHD)
- 發展性協調障礙(DCD)
- 認知或學習障礙
- 感覺統合失調
- 身體或智力發展遲緩
7. 目的與成效
校本職業治療的最終目標是:
- 幫助學生提升在學校環境中的學習能力和自信心。
- 增強學生的獨立性,讓他們能更好地融入學校和社會生活。
- 減少學校和家庭的壓力,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