敍述故事是言語治療的常見訓練目標。在初小階段,我們主要訓練學生敍述四幅圖畫。至於高小階段,我們則主要訓練學生敍述一幅圖畫故事。在全港TSA考核中,小三及小六學生都需要在口試中敍述四幅圖畫及一幅圖畫故事。
根據歷年的TSA報告,發現學生在這些說話考試中普遍存在一些共同的問題,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時間分配不當
Ø 小三學生常常過於集中在前2幅圖,忽略了後面的圖畫,導致故事缺乏完整性。
Ø 小六學生在1幅故事圖上,只簡單交代所見,未能整合組織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。
觀察和理解能力不足
Ø 小三學生對圖畫中的事件經過及人物表情把握不夠細緻,描述流於表面。
Ø 小六學生割裂圖片,無法串連成一個有邏輯的故事情節。
缺乏想像力和創造性
Ø 小三學生的故事內容單薄,缺乏主角的感受和情緒,欠缺趣味性。
Ø 小六學生只是簡單描述圖畫內容,未能發揮想像力,豐富故事情節。
敍述故事訓練有助學生發展語言表達能力。在初小階段,四幅圖畫的敍述訓練可以讓學生練習組織和表達較短的敍述。而在高小階段,一幅圖畫故事的敍述訓練則可以幫助學生練習更長、更連貫的敍述。這些訓練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,也為他們日後的閱讀和寫作打下基礎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升學生的敍述能力:
1.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理解能力
Ø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中的細節,如人物表情、動作、環境等,並思考其背後的含義。
Ø 讓學生練習歸納圖畫中的事件發展脈絡,建構完整的故事情節。學生可運用故事元素幫助建構故事內容及發展脈絡:時、人、地、起因、經過、結局、感受或教訓。
2. 提升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
Ø 鼓勵學生發揮想像力,為故事人物添加更多情節和細節,如對白或延伸故事結局,增加趣味性。
Ø 引導學生思考人物的內心世界,描述他們的感受和情緒。
3. 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時間管理
Ø 教導學生合理分配時間,既照顧前面的圖畫,又不忽略後面的圖畫或故事。
Ø 引導學生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,有條理地組織語言表達。
4. 提升學生詞彙及連接詞運用
Ø 教導學生使用精準的詞彙,適當地使用不同形容詞或助動詞擴展名詞或動詞短句,讓內容更豐富。
Ø 初小學生可以使用時序連接詞「首先…然後…之後…最後」貫穿故事情節,或使用「因為…所以」表達因果關係;高小學生可以使用不同連接詞表達條件關係、轉折關係或遞進關係,如「如果…就,雖然…但是…,不但…而且」等。
最後,學生要注意控制好講述的時間,確保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整個故事的講述。可以事先構思好整個故事的大致框架(使用故事元素),然後在講述時適當地分配時間,既不能過於簡單,也不能過於冗長。同時,要注意語速的控制,不要過快或過慢,保持適中的節奏,使別人能夠清楚地理解整個故事。